万利彩平台官网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万利彩平台官网 > 新闻动态 > 非遗美食之福建——耳聋伯元宵

非遗美食之福建——耳聋伯元宵
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08:05    点击次数:165

“耳聋伯元宵丸”创始于清光绪年间,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。是福州的百年老字号,之前在老字号美食中有简要地介绍过。

1

百年字号

耳聋伯元宵一开始并不叫耳聋伯元宵,其创始人叫林炳祥,起初他挑着担子、跟着戏班在台江苍霞一带的码头和街巷卖元宵丸,一卖就是三十余年。后来将这个生意传授给其子桂芳元,因为林芳元有点耳背,久而久之熟客都喊他“耳聋伯”,耳聋伯元宵的名声也就此流传开来。

林芳元也和创始人一样,十数年如一日地坚持摆摊售卖,据说就连抗战时期也不曾离开福州逃难。在两代人数十年的坚持和发展中,耳聋伯元宵在福州人的心中深深扎根。后来虽然第三代传承人接受生意后,曾一度将店名改为“英德元宵店”,但是当地人还是习惯将店铺称为“耳聋伯元宵店”。

展开剩余72%

2

地道特色

耳聋伯元宵丸是具有福州当地特色的咸口元宵,在福州,元宵特指咸口猪肉馅的糯米丸子,汤圆才是甜口的。耳聋伯元宵选料和制作极其讲究,外观形似小木鱼,皮薄馅多、饱含油汁,味极鲜美。它最大的特点便是外皮Q弹,每粒元宵丸都能做到皮与馅不粘在一起,口感嫩滑且不粘齿,肉馅紧实又有弹性,汤汁晶莹剔透,口感丰富。咬上一口,汤汁的酱香味,在口中久久回味,香而不腻,咸鲜清香。

老福州人都爱找上“耳聋伯”买些元宵丸,一颗颗元宵包裹了人们对平安、团圆祈望,也象征着一种幸福与安康。这些沉淀百余年的习惯,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。如今耳聋伯元宵已不局限于福州的餐桌,随着信息时代,不仅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前来品尝,更元宵到国内的许多城市。

3

工艺传承

耳聋伯元宵丸延续世代传承的传统工艺,选料讲究,元宵丸以肉为馅,以“米齐” 为皮,福州话说的“米齐”,是以七分糯米、三分粳米,混合水浸后研磨成浆,储于米袋中压干成为“生米齐”,沸水煮制成“熟米齐”。肉馅采购自当天现杀的猪后腿肉,肥瘦各半,剔除筋后手工剁肉,经调配后制成咸式肉馅。

将生、熟米齐按比例混合研揉,达到不干不软,不粘手,用手捏可成形不裂开。这个比例是制作的关键,米荠太软元宵丸一煮就不成形,太硬则口感欠佳。以荠搓成小团,加工师傅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,旋转捏出小袋形(比拇指略大)。而后用小筷夹上肉馅填入袋中,袋口对压再一折,就能制作成形似小木鱼的元宵了。2019年元宵丸制作技艺(耳聋伯)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删。

发布于:福建省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